翌日一早,晨光熹微时,元晋、赵宜然一行就随李和光、胡永上路,大道通衢,人来车往,众人跃马扬鞭,且歌且行,三天后就抵达了潇湘环绕的乐水城。
“好一座万丈雄城!”
元晋勒住缰绳,翻身下马,望着前方虎踞龙盘的巍巍巨城,不由击节称叹。
李和光牵着马匹来到他身侧,目光凝视着由一块块半米长,一尺厚的齐整山石堆叠而起,饱经风霜磨砺的斑驳城墙,似乎有历史的沧桑扑面而来。
“乐水城本名磐城,八百年前曾经是后陈国都,在武帝扫平天下的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年武帝与大敌对峙于幽云十六州,派遣麾下数十员大将携雄师百万攻打陈国,大军势如破竹,一路攻城掠地,却在磐城城下锋芒大挫,折戟沉沙。”
“磐城高墙坚城,城中粮草充足,又有后陈国主亲登城门,身先士卒,军民浴血厮杀,大辰百万大军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不但没能攻破城池,反而损兵折将,气势低迷。”
“大辰军队足足围城两年,一直等到武帝诛灭大敌,御驾亲征,才以绝强武道碾压,彻底消灭了后陈势力。”
元晋闻言望去,只见古老城墙上似乎还残留着暗红的血迹,隐隐昭示着生命的卑微,一将功成万骨枯,当年又有多少士兵埋骨他乡,默默无名。
李和光喟然一叹,“战后,武帝亦感磐城之战生灵涂炭,杀孽过重,遂以大神通开山引河,生生开辟潇湘两条长河,以水灵之气蕴养此地生灵,并将磐城更名为乐水。”
遥想当年,元晋既为牺牲在城下的无数将士感到悲伤,又因武帝之神通而心潮澎湃,前人武道通神,移山填海,后人自当以之为师,不以路漫漫为艰,上下而求索。
“哈哈,某先行一步,待两位师弟百日筑基有成,我等再聚众豪饮,大醉一场!”
胡永不耐这番悲春伤秋的作态,寒暄几句,索性告辞,直接带着赵宜然和赵同等人往城东赤云帮驻地而去。
待得他们一行渐行渐远,元晋亦按捺心情,带着元明五人,与李和光一同赶往湘水阳畔的梁尘观。
齐州武林门派以梁尘观、赤云帮为首,约定俗成,一般是三年一次招收弟子,都是年纪在九岁到十二岁之间,也就是处在大辰武林公认的习武启蒙最佳年龄的少年。
三年一度,乐水城中人山人海,少说也有百万之数自齐州各地涌来。其中有拜师求道的少年,有随行陪伴的父母、护卫,也有商旅游贩、行镖护院,乃至三教九流,鱼龙混杂,将偌大一个州城塞得满满当当。
就这几日之间,往常不说夜不闭户,也是路不拾遗的乐水城频繁发生行窃、走失,打架斗殴种种乱象,尽管州府和六扇门作风果决,快刀斩乱麻,下狠手处理了一批,还是疲于应付,衙门大牢都快装了个满。
幸好梁尘观和赤云帮等当地大派知道招收弟子乃是关乎门派传承的大事,容不得此时生乱,纷纷派出得力弟子协助官府,巡视州城,遇上有人作奸犯科即刻辣手惩戒,才勉强稳定局势。
元晋自然不知道这些,他在乐水城外稍作停留,就直入梁尘观,于负责招收弟子的执事道人处登记之后,又安顿好元明五人,就在李和光的陪同下,前去拜访梁尘观主李长青。
梁尘观坐落于乐水城南,背倚黛山,面朝湘水,宫观楼阁绵延十数里,飞阁流丹,美轮美奂。
在李和光的引领下,元晋穿过山脚下鳞次栉比的小院,又途经杂事殿、中天门、青松坪诸地,一直转到黛山山后,才在一处水榭前停住了脚步。
水榭门前,两名身穿白衣的青年昂首而立,神采奕奕地守卫着,一见李和光过来,二人立刻拱手一礼,笑吟吟道:“师兄可是来找师尊的,他老人家正好在湖心亭休息。”
“两位师弟辛苦了,有师尊故人之子前来拜访,我将他带来拜见师尊。”
李和光平易近人,同样拱手一礼,丝毫不因别人的尊重而倨傲,交谈了几句,他转过身来,“元师弟,你先在此静候片刻,我去通报师尊。”
“李师兄请。”
元晋淡然一笑,自觉走到一边,欣赏着道路两旁金丝垂柳,微风拂来,苍翠欲滴的碧枝轻轻摇曳,宛如迎客。
这一路行来,元晋可看出了李和光在梁尘观中的威望,同辈师兄弟相见之后纷纷主动见礼,神态诚恳,面含尊敬,显然是发自内心,情真意切。
等了盏茶功夫儿,李和光自水榭中走出,朗声一笑,道:“元师弟请随我来,师尊得知元先生之子前来拜访,不胜欣喜。”
“元晋惶恐。”
口中谦逊一声,元晋不敢拖沓,立刻随李和光进入水榭,两位值守的白衣道人留在原地,心下好奇元晋身份,却又不便直言相问。
往里行去,是一条古色古香的临水长廊,两侧垂着青绿的竹帘,微风吹来,清澈的湖水泛起涟漪,竹帘亦是微微作响,别有一种清凉、幽静的韵味。
李和光见元晋对周围山水颇感兴趣,笑道:“这镜湖水引自湘江水眼,清澈鉴人,常年活动不息,听风水榭临水而立,不远处就是黛山,山水相合,幽雅宁静,最得师尊喜欢,经常来此观赏山水,品茗静坐。”
穿过临水长廊,几经转折,元晋登上湖心小亭,终于见到了李和光的师尊——梁尘观观主李长青。
老道士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满头银发
喜欢天帝有轮回请大家收藏:(m.dmbook1.com),飞卢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