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韵之是在去年的年初,三月份,我的上一本书《藩篱》时值发售,我去书店采样,在咖啡馆中隔着落地玻璃遇见了前来买书的她。她看上去沉静、美丽、低调,口罩掩面。当时的我对娱乐圈甚为陌生,也并不熟悉她的存在,只是觉得这样一个女子,体态步调、气韵举止,都出奇得好,或许是个艺术家。
后来我才得知那日我在书店碰见的女子就是谢韵之,是一名货真价实的演员,或者演艺圈明星,亦或娱乐圈女星?怎么样都好,但我还是喜欢称她为演员。是因为她切切实实将演戏当做自己一辈子的事业,并耗费全部的j-i,ng力在打磨这门手艺,让情感更为真切,技艺更为j-i,ng湛。可她并不出名,刨除掉似我这样不熟悉娱乐圈的人存在的因素,在那些熟悉娱乐圈的人当中,她也并不是热门的存在。人们也许知道她,也能说出一两部她的代表作,但也就仅此而已。我不禁产生疑惑,因为我的眼中,她理应大红大紫,人们应当赞扬她的努力和她美好的品质,可为何事实却截然相反?难道当真是这个世界对她这样的女演员抱有太多的恶意吗?还是说又是老生常谈,归罪于体制与圈中的不良风气?
我想做一个实验,于是我仗着自己读过三年剧作,大着胆子写了剧本,任着性子鼓动我的长辈朋友们为我捣鼓出这样一个拍摄网剧的项目,邀她出演。我想认识她,了解她,起初只是出于一个好似人类学家搞实验调查般的出发点。
很顺利,我邀到了她,认识了她,并开始了解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她与我想象的几乎一致,但又有很大不同。我想她钟爱演戏,或许是对这一行抱有极大的热情,她的生活应该是充实的,情感应当是丰沛的,她会热爱观察,喜好模仿,脑海里天马行空,总在转着些古怪的念头。然而事实是,除却演戏,她的生活几乎只剩下读书、观影、运动和补眠,单调乏味到极致。她的情感并不很丰沛,至少她从不表现在面上,总是显得冷静自持。她也不是很爱观察模仿,一个人时若是不读书,那便一定会放空。她的眼睛似一面镜子,你只能照见你自己,照见其中反s,he出的世界的模样,但你看不到她灵魂的色彩。
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越是了解她,越是与她熟悉,越是发现似乎与她形成了某种难以言明的隔阂。她的内心始终是封闭的,她的双眼看着你,但又好像并没有看着你,落在了空处。她偶尔会走神,放空时的模样让人觉得就像是一件反美的易碎品。又或许是这件易碎品其实已经碎裂了,但它被胶水粘和修复,残缺了一些碎片,身上留下了无法消除的裂痕。她小心翼翼不想让人看见她的裂痕和缺口,为此她不惜在受伤的身躯之外浇筑了一层镜面,让人看不清其中,但仍旧能够反s,he耀眼的光芒,一如未破碎之前的模样。
对她有这样感受,是在我知道她曾经的经历之前。而在我知晓一切后,我才明白我的感受并非空x,ue来风,我素来有j-i,ng准切中他人内心之秘的本领,这一次的应验却让我万分难过。
我好像明白了她为什么不会大红大紫,外有围追堵截,内里徒然挣扎,从不虚与委蛇,更难妥协让步。镜面反s,he的光闪花了某些人的眼,咬不开的硬壳硌了某些人的牙,她自是红不了,她更是不愿红的。
我后来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是否有哪怕耗费一秒钟倾听她的声音。实际上,在我得知她曾遭受过性侵后,我从未问过她这段往事,假装我毫不在意,她似乎也没打算与我说。时至我动笔的这一刻,我仍未坐下来倾听她对我叙说这件令人难以启齿的事。当年发生那件事的细节,我都是从其他人的转述和她对着镜头的自叙中得知的。我对此莫名有一种庆幸,我似乎难于直面此事,而她也一样,因此她失了语,我则好似失了聪。
这几日,我翻阅了太多关于反性侵运动的新闻记录和调查报告,我看着人们声势浩大地高喊着为她们发声,在社交媒体软件上疯狂地转发,呼朋引伴,热情澎湃。但实际上,这当中的绝大部分人,都不曾坐在一个受害者面前,亲耳听她叙说那一段可怕的经历。也许有人会反驳我,我们为什么要去揭开她们的伤疤,如果她们不愿提,那就不要提好了。
是的,我们无权逼迫她们发声。但如果她们自己没有发声,我们又以什么样的立场替她们发声?你没有听她们说了什么,你又怎么确定你代替她说的话,就是她想说的话呢?我并非指责那些在反性侵运动中付出过努力的人们,我只是在思索,也许我们的工作能做得更细致谨慎一些,更冷静客观一些,避免二次伤害的出现,也避免我们的一腔热血正义,被某些有心人利用钻了空子。
事实证明,性侵加害者永远都能找到为自己辩解的理由,而这个社会对性侵被害女性抱有极大的恶意,不惮用最邪恶的念头去揣度她们。这无疑是助纣为虐,让性侵者更加难以被惩罚且肆无忌惮。我们眼睁睁看着受害女性,从可怜的受害人,被万千谣言扭曲成一个水性杨花亦或出卖身体换取利益的女性,而她百口莫辩。替她发声的人同样百口莫辩,因为不论你怎么说,总有人用一句万能的话作反驳:你太天真了。仿佛他就是事件的亲历者,目击者,他
喜欢我粉丝中最不可思议的人请大家收藏:(m.dmbook1.com),飞卢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